两岸一家亲 华胄气象升
——记台湾政要郭哲先生
张新铧
郭锡绶,字哲,生于1919年12月,西乡县城关镇(现城北街道办事处)南关人。解放前曾任上海市警察局督察长,去台后任台湾高雄市国民党党部主委,国民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党部专门委员、总干事,设计考核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中央社会工作会主任兼各界表扬好人好事运动推行委员会主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等要职,1990年退休后,两次任国策顾问,潜心研究孙中山先生思想、孔孟哲学、郭子仪及郭姓渊源等。晚年痴心社会救助、红十字会、基督教会等工作。2013年夏寿终正寝,享年94岁。一生爱国爱民,盼望民富国强,反对台独,希望加强两岸交流,早日促成国家统一。
出生大家 勤奋上进
郭哲先祖于明末战乱时由关中华阴县迁至西乡。据家谱载:为唐汾阳王郭子仪后裔,继承祖先传统,不忘勤劳节俭家训。祖父郭铭京公,以“笃实敬业”为家训,并定“郭笃敬堂”为家庭堂号,以传后世子孙共同信守。祖父经商勤恭有道,祖母查氏贤淑睦邻,家庭繁荣昌盛。父辈兄弟三人。大伯父郭复武,字兴,经商。其父郭复文,字子彬,陕西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再读北京自治讲习所。任陕西教育督学,后任汉中道署地方自治督察员。三叔郭复亨,字季嘉,西乡小学校长。大家庭四世同堂,人口众多,哲辈有十兄弟、十姊妹,哲排行五。父母于1934年间相继逝世,大哥西安上学(毕业就职省田粮税务处,后升任处长),时哲14岁,七弟4岁,八弟1岁,三姐出嫁,六妹10岁。父母双亡兄弟姐妹无依无靠,只能以大带小艰难渡日。
祖母高龄且病瘫卧床,大家庭由三叔管理,对后辈要求极严。兄弟姐妹失去父母爱抚亲情,也失去衣食生活日用品供给,无父母之童是人生最悲惨的可邻虫。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缺乏御寒棉衣裤鞋袜,冰天雪地上学打赤脚,常冻伤发肿,流脓流血,大哥寄来的几个钱都被管家拿去补贴家用。此环境中淘练出的青年人,不畏困难,勤奋刚毅,生活艰苦朴素,学习认真努力。造就成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兄弟互帮,敦亲睦邻的美德习性。无父母之人自然知道自强自立之含义,为兄长自然知道生存之道及爱护弟妹之责。抗战胜利后到西安同大哥商定各领一弟,七弟由大哥养,八弟哲养,从此八弟随五哥展转南京、上海、台湾多地寄养、上学……。
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创办人陈建中先生这样评价:“郭先生一生经历甚多重要职务,无论为学处事,待人接物都达到一定之道德标准。勤俭刻苦、尽忠职守,深得各界佳评,在各方面均有杰出之表现成就。从他撰写的各类论文中充分显示其严谨、细慎和独到之见解”。
投笔从戎 服务战地
“七七”芦沟桥事变,震憾中华大地,全民抗战序幕拉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组成平津流亡学生抗战演剧队,宣传发动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宣传队到汉中,西乡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后西乡中学也组建西乡民先队,组成演出队,宣传抗日,检查并抵制日货,下乡演唱抗日救亡歌曲戏剧,贴标语、发传单。郭哲为热血青年,积极参加宣传、检查日货,活动轰轰烈烈很有生气,表现出了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对劳苦大众爱抚同情。中学毕业正是抗战一年,全国青年无不强烈响应“投笔从戎,报效国家。”暑假郭哲前借路费,邀同学前往西安,报考战干四团,被编入文宣文艺大队,接受了3个月的专门训练。
结业后被分配到晋东南范瑾杰将军27军,随军服务,此军辖三个师,在太岳山区抗战。军队给每人配发一枝枪、一匹马,指定在作战部队地方开展文宣活动,写标语、画漫画、发传单、表演抗日短剧,诸如《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放下你的鞭子》等歌剧,鼓舞了多少抗战勇士,渡过了多少艰难岁月。
重庆遇险 终生难忘
日寇铁蹄践中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逃难,许多高校内迁武汉、长沙,后又迁成都、昆明、重庆等抗战后方。西南联大就是多所高校内迁联合成立的。国家有难,但不能不为将来培养人才,“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郭哲响应号召,邀同学数千里拔涉到后方去半工半读,继续上学。他与同学刘侃如到达重庆住进嘉陵旅馆,十分疲劳,急需休息。此时防空警报大作,二人睡下无意出去,为防意外发生,老板硬将其推出拖进防空洞,两人除带一条毯子外,未带出衣物等随行东西。警报解除走出一看,大街房屋已夷为平地,一片瓦砾,连所在位置方位都难辨识,令人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寻找饭店老板也无踪影,霎时警悟到“老板救了我们的命”,永生难忘,感谢祖宗积德,未成日寇飞机炸弹下之冤魂!重庆就读东吴沪江联合法商学院,经6年常跑防空洞,防轰炸之痛苦,每日发生,早晚不一,房屋街道被炸,市民流离失所,失去性命,或伤或残好不悲惨!八年间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付出代价极其惨重,国耻民难,刻骨铭心!
研究孔子 尊崇中山
上世纪台湾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进入经济发达社会。一方面贫富差距拉大,金钱冲击,社会道德沉沦,衍生出很多罪恶。另一方面选举文化又助长了金权及黑道气焰。为挽救社会风气与道德危机,郭哲以国策顾问身份,建议李登辉宏扬儒家文化,从传统文化入手,尊崇孔孟之道,提倡孝悌及仁义礼智信为移风易俗之根本。提出唯有儒家文化在社会生根发芽,才能拯救社会道德沦丧使之好转,提出孔子思想是中华文明之祖,千秋万代不可废,正如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郭哲任孔学会理事长多年,在报刊发表过《孔子政治思想之研究》、《儒家文化在新加坡受到尊重》、《孔子2548年诞辰献言》等多篇论文。指出能有孔子及儒学思想做为指引文化的明灯,照耀着中华民族渡过两千多年漫漫长夜,使我们越觉着儒家思想之高明伟大,韧力无穷。
郭哲长期任孙文学术思想研究交流基金会董事,对孙中山先生思想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撰写不少论文,成为岛内研究中山先生思想之领军人物之一。他指出:“加强中山先生学术思想交流推动两岸关系”。“民生主义应在两岸展现光辉”。提出过多种理论及对两岸加强交流合作的建议,受到海内外华人及世人的普遍赞誉。美国西海岸大学曾授他“最高人文荣誉博士”学位。
两岸一心 反对台独
入台初期,郭哲带胞弟曾艰难渡过一段穷困岁月。后被选为国民党高雄市党部主委,勤奋干练,朴实认真,常与各界人士及基层民众交流沟通,广泛征求意见。他要求新闻报道不喧染、不夸张、平实、客观、公正;倡导国民党员自清自律,树立新形象。在高雄市设置“劳工服务中心”,帮助劳工就业,推行“永远和民众在一起”,为市民、农民、渔民、青年等民众调处解决困难;多方联系了解好人好事,表扬宣传;同群众交朋友,多方了解市民对政府的意见要求。在市民心目中建立了清新形象,人们称之:“谦冲的襟怀,诚挚的态度,明智的判断,前进的作风。”
台湾发生“美丽岛”事件,郭哲坚决反对台独,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受到主流社会民众拥护,也深得蒋经国重视。郭哲任中央社会工作会主任、中央委员、副秘书长等职,成为政府要员。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上台,抛出“两国论”,坚决反对台独的郭哲被迫淡出政治核心。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基督教协会理事长、救助总会董事长、红十字总会理事长等职及出任国策顾问,但反他对台独的立场从来没有动摇过。
1992年,郭哲伴同事朋友自费赴大陆旅游拜谒中山陵。因成员多曾是国大代表,故称国大旅行团。当在南京秦淮河餐厅,巧遇台湾淡江大学与南京东南大学师生联欢,两校同唱《高山情》、《中华颂》,各团人都跟着唱,气纷热烈,祥和欢乐。其间,特请郭哲以国大团长身份献词讲到:“……这是一次山河之恋,同胞之爱,历史之痛,希望之旅行程,意义至为深远,希望两岸加强类似交流,早日促成中国统一”。博得全场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
郭哲在南京拜谒中山陵,在广州拜览中山纪念馆,并在七十二烈士纪念碑前留影。认为两岸都是炎黄子孙,同文同种,同根而生,应携手合作,振兴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是国家的凝聚力,谋求中国的统一应以中华文化为桥梁,提出两岸文化交流12种合作方面的建议。
上世纪台湾经济腾飞,大陆改革开放,各地提出诸多优惠条件,很多台商到大陆投资。郭哲心系大陆,提出“协助大陆克服困难,建立完善经济架构”等建议。1992年国大团到北京,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干会面,郭哲提出很多建议,针对台商到大陆投资多,部分台商反映解决投资中出现纠纷的渠道及平台不足等问题,建议大陆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解决投资纠纷问题,其关心台商,关注大陆发展,心系两岸繁荣富强之情溢于言辞。
怀念故里 思乡情深
郭哲自走出西乡到山西抗战,后到重庆、上海、台湾。两岸往来、信息、亲情全部中断半个多世纪,思念家乡,惦念亲人之情有增无减。明郑成功收复台湾,其部将率陕西乡党、垦荒屯田,子孙繁衍300多年而形成的居住区,称陕西村,郭哲常到访,看望老乡,以聊思乡之情,被推为荣誉村长,有事或定期必到,村民成为郭哲的亲人。
上世纪末,郭哲年逾古稀,仍任国民党中央社会工作会主任,连续两次任国策顾问,孔学会理事长,救助总会董事长,红十字总会理事长,基督教会理事长等职。郭哲想回大陆家乡探亲,因台对公职人员限制多多,无法成行。1992年随国大团到西安,会见从西乡老家远道来西安的大嫂、六妹、侄儿侄媳、侄女侄婿、侄孙及外甥等亲人。他希望早日从公职位上退下来,在有生之年回家乡看看,常往返于西安西乡等地,能见到更多的亲人朋友、同学邻居、亲戚乡人。1993年他被聘为国民党十四、十五届评议委员。郭哲办事勤奋廉洁,大公无私,朝野拥护,民众放心,到千禧之年还不能卸任,时郭哲已成耄耋老翁,只能委托八弟锡嘏携夫人于2000年清明前回乡探亲。家乡亲人得知喜讯,同期从上海、北京、河南、山东、山西、甘肃、铜川、宝鸡、汉中等地匆匆赶回西乡,专程迎接从台湾远道归来的亲人。锡嘏回县后,祭拜了祖墓、游览了午子山、鹿龄寺等景点,步览了故居大井巷郭家院及儿时玩耍的地方,并每天把回乡后所见所闻及西乡的巨大变化用电话通报五哥郭哲,共同分享两岸间的亲情和温暖。
2002年,郭哲曾计划率台湾社会福利团到西安等地,同两岸四地学者对未来老年社会福利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因SARS流行而改期。
2004年夏,郭哲率团到西安,同两岸四地学者,交流社会福利及应对老龄化等问题。借此在西安见到了大陆侄儿侄女侄孙侄重孙辈,而上次西安见到的大嫂、六妹、大侄已经谢世,深为遗憾。此次在西北大学萃园,住了五天四夜。他心潮澎湃,浮想连翩,感怀良多,特撰“长安颂”:
中原古文化,陶冶长安魂。
炎黄尧舜禹,秦皇汉武帝。
汉满蒙回藏,华夏一家亲。
孔孟创道统,中山倡革新。
世界进大同,两岸是一心。
未来共前瞻,无事不相通。
万众齐一志,礼运早来临。
华胄气象升,再访西安城。
(作者系农业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