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教育家江隆基
王 涛
江隆基,别名半庵,1905年12月生于西乡县丰东乡(现柳树镇)一个农民家里,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从延安时期到文革前期,把毕业生精力献给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毕生的智慧和艰辛,做出了卓越贡献。1966年6月,被林彪、“四人帮”和中央“文革”顾问康生迫害致死,终年61岁。
江隆基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七岁发蒙在江氏宗祠读私塾,12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取西乡县南区高等小学。学校距家有5里山路,他上学从未迟到早退缺课,他刻苦好学,读书认真,记忆力好,各门功课成绩都名列前茅,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夸奖,几乎每篇作文都要“贴堂”为同学做范例,学习精神深受同学们称赞、敬仰。
1920年他15岁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长兄裕基(伯玉)及其它几个同学一起翻越秦岭,跋涉700余里考入西安二中学习,这是一所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熏陶较深的学校。教务主任杨明轩是北京“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通过上语文和历史课,经常给同学们讲授国内外大事,进行时事教育灌输革命思想。在这所学校里,可以看到《陈独秀文集》、《共产党主义ABC》、《社会进化史》、《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和陕西旅京学生创办的进步刊物《共进》半月刊,这些背景氛围的影响熏陶,对江隆基以后的成长进步启迪很大。1921年12月20日,西安爆发了爱国学生抗议“九国公约”的游行示威,江隆基作为西安二中学生代表之一,积极参加游行活动。1923年初,他和许多同学冒雨参加抵制日货集会,并组织“学生自治会”,参加西安学生反帝反军阀运动。在任学生会会刊《二中旬刊》的编辑期间,编写了不少短小文章,其中一篇曰《三国局面的再现》,以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局面为喻,猛烈抨击时弊。学生会经常举办演讲比赛活动,江隆基每次积极参加,讲演得到师生好评。
1924年夏,江隆基由西安二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次年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寒假回家组织“丰东青年协进会”。在北大上学时,他结识了许多革命者。共产党员张翼唐看到他秉性耿直,为人正派,对国内外局势分析有自己见解,向往革命,主动担任了他的入党联系人。1927年6月,江隆基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职业革命活动。9月留学日本,次年3月考入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他积极参加中共东京地下组织活动,并以顽强的毅力钻研马克思列宁主要著作,和长兄裕基(江伯玉)共同翻译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著作《新经济学大纲》,他们查阅资料,克服重重困难,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对马克思批判者的批判》等著作(1930年上海申江书店出版)。1929年9月,江隆基参加日本东京银座抗议日本侵华罪行示威活动,被捕入狱。12月7日,被驱逐回国。1930年在上海任“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执行委员,并担任中共上海街道支部书记。1931年3月,在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资助下,经天津取道苏联入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读书,在德国他一边学习,一边坚持做中共地下工作。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先后担任社联主席和旅德华侨反帝同盟及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书记,和国民党驻德大使作面对面斗争。期间他还联合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一些留学生,成立了“东亚革命分子联合会”,出版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刊物《东亚革命》。1936年11月,回国以杨虎城将军西安绥靖公署政治处上校秘书公开身份,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加了震憾世界的“西安事变”。在西安各界召开的庆祝“兵谏蒋介石大会“上,他以旅欧华侨代表身份发表慷慨激昂演讲,痛斥蒋介石不抵抗卖国政策。1937年2月,任西安二中校长,积极培植进步力量,加入“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同盟”,为抗日救亡宣传教育做了大量工作。翌年,去山西临汾任民族革命大学教授。同年5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延安大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职务。在这些重要而光荣的教育领导岗位上,他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中共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抗大办学经验;另一方面经常深入学校教员、学生中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实事求是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他善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教师教学和学术研究以较大自主权,使解放区的高等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高。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江隆基随军接管西安,先后任西安军事管制委员会教育处处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主管西北五省教育工作。在他主持下,1950年西北教育部着手编辑了《普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文选》、《论教师的任务》、《语言教育的方向问题》、《中国历史教学参考资料》等文献资料指导解放初期的西北地区学校教学工作。为了做好对旧教育的改革工作,同年7月他主持召开了西北区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他强调指出,“西北教育事业的建设,必须团结各民族、各民族阶级的知识分子来进行”,“必须依靠新区教育工作者去改革学校,同时也改造自己”。他一再强调,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拖延不改”。纠正了某些“机械地搬用干部学校和短期训练班的”办法来改革旧教育的错误倾向。由于正确地贯彻执行了中央的方针、政策,西北地区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和旧教育制度的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52年10月,中央调江隆基到北京大学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办好这所驰名中外的中国最高学府,责任重大。他刚到校时,北京大学正面临着全面的教学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新时期。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日夜思考办学思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坚持实事求是,在学校管理上提出实行党委分工负责制,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在教师中开展思想改造运动,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加强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外人士作用。北大校长马寅初,副校长汤用彤都是知名民主人士、著名学者。从解放区来的领导干部开始只有他1人,其他管理干部大都是解放战争后期在学运中参加的中共地下党员,年轻都缺乏学校管理经验。如何使学校党的领导起到核心作用,是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在他的提议下,学校成立了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校务委员会,凡属学校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宜,都要经核心小组研究决定后由校务会贯彻执行。他认为:“象北大这样的高等学校,无论现在或将来都不能没有党外人士参加领导,否则就难以调动非党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而,他到北大后不久,就登门拜访老教师或者相约谈话,很快和新旧老师交上了朋友,这样的关怀使老师们深感温暖,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科研质量,使北大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1959年春,江隆基调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兰州大学是西北高原上一所历史较久的高等学府。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和建设,已成为一所重点综合大学。当时学校秩序很乱,问题成堆。他到校后,根据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除召开各种类型座谈外,还组织了两个调查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整顿校风。结合“大跃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结合他多年领导高等学校工作的实践经验,果断纠正了1958年以来那些伤害教师和干部的做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他说:“不能把学校等同于工厂,学生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所谓三结合,并不是三分天下,而是教学为主”。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他提出,要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认为,学习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把个人钻研比做“单干”,把集体互助比作“合作化”,都是片面的,有害的。在兰州大学工作的几年中,他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秩序,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和科研都有明显的提高。由于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他撰写了有关教育方面的许多论文,1962年他所写专著《试论高等学校工作的经验》,全面地揭示了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律,为进一步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江隆基作风正派,品德高尚,从不以权谋私。他既是诲人不倦的良师,又是严以律已的模范。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待人宽厚,总是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他生活俭朴,从不搞特殊化。抗美援越战争中,他拿出两千元支援越南人民,出资300元支援互助会。3年困难时期,他深入伙房和学生同桌吃饭,对因病住院师生,组织慰问,亲自看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崇敬和爱戴。
1966年,“文革“爆发,康生叫嚷“江隆基不是自己人”,他遭到了极其残酷的批斗折磨,于同年6月25日迫害致死,享年61岁。
粉碎“四人帮”后,江隆基彻底平反昭雪。1978年4月10日,时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兰州主持召开追悼大会隆重悼念江隆基同志,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震、胡乔木等送了花圈。
江隆基同志是我国教育高等战线上一位成绩卓著的领导者、组织者,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坚强战士。他历任第一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委员,中共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56年1963年曾率我国高教代表团及学术代表团访问苏联、日本。他的事迹已录入《中国党史人物传》和《中国教育名人传略》。他的著作《江隆基教育论文选》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纪念这位教育家,1996年5月30日,中共西乡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江隆基母校丰东初级中学(前身为西乡南区高级小学校),更名为“隆基中学”。2005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延安大学及西乡县隆重举行江隆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兰州大学出版《江隆基传》、《江隆基画册》、《江隆基邮册》和《纪念江隆基文集》等,校园内塑有江隆基半身铜像。录制电视专题片《校长江隆基》,由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播出。此前,中央电视台CCTV—1曾播放8集专题片《江隆基》,缅怀这位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人民教育家。
(作者系bet28365365备用网址文教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