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政府欢迎您
/images/xx_07.jpg
快讯:
关于征集历史文化遗迹资料的公告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文史资料>>正文

辛亥革命举义旗的王举之

2015年11月11日 10:36 周治科 点击:[ ]

辛亥革命举义旗的王举之

周治科

 

1911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举国振奋,各地响应。

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一。在武昌起义后的第12天(即19111022日),陕西的革命党人联合哥老会掌握新军,发动了西安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1027日,秦陇复汉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西安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西乡后,东区五里坝民众揭竿而起,在王举之等人领导下,成立了西乡保民团(简称保民团)。保民团于1122日攻克西乡县城。虽时仅6天被汉中清吏派兵镇压而失败,但率先在汉中各县响应西安反清革命行动,对光复汉中、推翻清朝统治,推动历史前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王举之字聘三,西乡县下高川小渔沟人,生于民国前三十年(清光绪八年,壬午,即1882年)。其家自远祖以来,世居下高川,支派繁衍,蔚为巨族,耕读传家,门重诗礼,世代传承。

王举之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16岁中童子试,成为秀才。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他以公费生赴西安进入陕西省高等学堂就读,在该校秘密加入同盟会,投身推翻清朝统治革命斗争行列。他曾写过一篇《讨蚤檄文》,文中说:食人之血,饱尔饥肠……实为人群之所共嫉,天地之所难容。必须犁庭扫穴,丑类匪贻。方可既见巍巍之旗鼓,必成赫赫之功勋。借物喻理,以此表达了他的革命信念。

清宣统二年(1901年),王举之由陕西省高等学堂预科毕业,回到西乡县任县立高等小学堂学监(即现在的教育主任),讲授数理、国文(现在的语文)、历史等课程。与此同时,他秘密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宣传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在他的宣传影响下,东区的反清浪潮不断高涨,许多进步人士,与他结为挚友,如石泉县熨斗坝(今石泉熨斗区松树乡)周雅言,西乡两河口防营游勇黄九常(今石泉熨斗区长水乡人),下高川周芑田、熊遇文,木竹坝吴朝金等,后来都成了保民团起义的组织者或积极参加者。

西乡东区群众在王举之的积极宣传动员下,革命风暴骤起,面对汉中清吏陕安兵备道黄浩和汉中镇总兵江朝宗等横征暴敛,负隅顽抗的嚣张气焰,王举之倡议举办保民团,很快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赞成。当时,各地革命志士在五里坝密谋开会商量起义,周雅言参加了会议。会上,惟青溪(今黎家庙,柏树垭等地)哥老会李某与石泉周雅言之间因意见不统一,决定邀请王举之主持会议,拿出意见。王举之到会向大家阐明宗旨。他说:凡欲成大事,心先有宗旨,而后乃可取信于人。今西安虽然光复,而陕南清吏犹盘据负隅,实为革命之障碍。故吾人今日之举在响应西安,光复汉南,救民水火。他的这一番话,使大家深受感动。宗旨确立以后,他们制定规章,严明纪律,发出革命保民,毋得骚扰的誓言,使大家受到鼓舞,都愿意听从他的领导。

1911年,阴历九月下旬,五里坝数百农民聚谋起义,消息传开,邻乡两河口,上、中、下高川及石泉县桐车坝等地革命志士,都与王举之联合,各粮户积极捐献粮响,给予大力支持,起义队伍很快得到壮大。经集会商议,把这支起义队伍定名为:西乡保民团。公举两河口防营哨官熊遇春、五里坝县佐潘昭曙为正、副团长,王举之、周雅言为参谋,杨生华、刘世林为书记,并编成了3个分队,每队1000余人,聂镇江、吴朝金、黄九常分别担任3个分队的分队长。

同年阴历九月底,周雅言从桐车坝率领人员到两河口与黄九常会合,他们又把队伍带到五里坝。此时,王举之正在下高川等候西安张督都回示。不料周雅言等率领团众来到下高川,要求立即攻打县城。王举之说:“你们来得太快了!应该迟几天,等江镇武从西安回来,以便遵照张督都的指示办,千万不可草率行事!”周雅言等人急于求成,没有接受这一正确意见,并让王举之即日率领西乡保民团开赴县城。决定由潘昭曙沿途征集粮秣。王举之看到这一局势,难违众意,遂率团众2000余人,身背来福枪和土枪,手持大刀、梭镖,高擎大旗,吹开山号前导,经父子关、开荒山、林寨河、河坎子、分水岭、板凳垭、洋河,浩浩荡荡向西乡城郊东渡进发,准备攻打县城。

当时,朱问民任簸箕河的团头,当他听到保民团要攻打县城的消息后,立即与徐培桂率团丁临牧马河列阵堵截,并在皂角树地方鸣枪,进行威吓。此时,王举之挺身而出,隔河呼喊,阐明宗旨,团防众团丁欢呼赞同。因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于是让渡放行。西乡保民团过河后,熊遇春、王举之等抓住战机布置攻城,令其各分队长身先士卒,顿时,保民团个个奋勇争先,杀声震天,一气冲进县衙门,鸣放了几枪。知县王景峨(人称王包包)被吓得钻入马棚,化装从三堂后边翻越到马家院子逃跑;众吏员衙役惊惶四散,逃之夭夭。王举之带领的保民团于1112日(阴历十月初三),胜利占领了西乡县城。

西乡保民团占据县城后,黄九常暂时主持县政,发布命令,破监放囚,开仓放粮,张贴安民告示。事后,民谚有胆大黄九常,走拢坐大堂,破监放囚犯,开仓放米粮。接着王举之则召集县城各界人士,宣布响应西安起义,实现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的宗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赞同。

县议事会会长、大地主黄朝镛,极其阴险狡诈。他的父亲黄新漠于同治年间被捻军镇压,清朝就封给他一个世袭云骑尉的官职。他当时很有钱财,在全县非常有名气,在地方上又有一定的势力。西乡县官也叫他筹办民团,任西乡县总团练。西乡保民团入城安居之后,又叫黄朝镛暂时代行知县的职务。可是,这个家伙眷恋清王朝的恩典,一心想给皇室效忠,竟玩弄两面派手法,一方面表面上为保民团筹办粮秣,犒劳团丁,伪装殷勤,借以麻痹王举之、周雅言等人。王举之、周雅言误认黄朝镛与保民团同心,放松警惕陷入了黄朝镛阴谋设计的圈套;另一方面他暗地里派心腹飞马报告汉中镇总兵江朝宗,要求派兵镇压,并分派密探在各要道路口,截留西乡保民团的情报。当江镇武由西安归来时,却被黄的密探捉获。黄朝镛将江镇武暗地杀死,连同张督都的扎委文件及甘锡泽的复信一并报缴江朝宗,请江朝宗速派兵镇压,自己秘密联络城内民团作内应。

江朝宗接到黄朝镛报告后,檄调洋县民团团总李岱岳进攻西乡保民团,又命令驻汉中新军一营营长李光辉带队前往西乡,企图挽回败局。

恶霸地主李岱岳是惯于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他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冬,围攻西乡县神溪河的黄老爷山,杀害了在洋县聚众反清的高彦发等人,得到清朝的军功赏。这次又接受江朝宗的命令,纠集了洋县和附近的民团几千人,一窝蜂似地来到西乡,把西乡县城团团包围了好几层。在敌众我寡情况下,保民团官兵仍奋勇抵抗。王举之登城督战,指挥防御。部下认为他身负指挥重任,不可轻易冒险,劝他隐蔽,他怒容满面,用责备和鼓动的语气说:为了革命,在敌人面前我们不应怯懦。只要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杀敌,才可以打退敌人的进攻!在西乡保民团的抵御下,洋县民团几次进攻,均未得逞。

后来,因黄朝镛秘密勾结民团做了内应,使李岱岳民团很快进攻到城内,城内倾刻大乱。由于西乡保民团是自发农民武装,组织时间短,又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与实战,在敌我力量悬殊与敌人里应外合的情况下,纷纷败退,王举之、周雅言失去掌控能力。李岱岳民团趁势在城内大肆劫掠、屠杀,尤其是听到上、中、下高川口音和看到穿着满耳子草鞋的人,不分清红皂白地就杀,还挨门挨户搜索参加保民团的人,就连神庙祠堂也不轻易放过。李岱岳、黄朝镛还派团丁在城外堵截四路要道,从牧马河的上渡木桥头到东渡大桥都被堵截。西乡保民团的团丁,有的扑河逃命,也未逃脱。城里城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尸体,从牧马河滩到堰口一带,沿途也有西乡保民团团丁的尸体,真是尸横遍野,血染通衢。

王举之被捕后,1127日(阴历十月初七),黄朝镛嗾使李岱岳在县城北李姓秀山堂宗祠,把王举之用铁钩钩在脊椎骨上悬吊起来。王举之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痛斥敌人。刽子手慑于正气,不敢举刀,李岱岳喝令一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小团丁持刀将王举之杀害。那时,王举之年仅30岁。周雅言在东关东嶽庙里被搜出,拉到庙前石旗杆旁,被乱刀剁死。同时遇难的有刘世林、杨生华、刘登洲、聂镇江、吴朝金、何启武、张凤、黄九常、余占魁等起义骨干和保民团团员数百人。当时,地方人士在寻找王举之的尸体时,已辨认不清,后由王举之的同学刘霞举先生认出首级,由其家属收殓,送回下高川王家老茔梁上安葬。

191111月,汉中李光辉率部反正,新政府派新军粮子(老百姓呼新军为新军粮子)平息了西乡反革命武装,建立了新政权,挂起了五色国旗,从此,结束了清王朝在西乡的封建统治。

王举之在辛亥革命时,举义旗,组织和率领保民团起义,是西乡县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表现出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群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西乡史册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举之英名,永垂千秋。

(作者系中共西乡县委史志办退休干部)

上一条:杰出教育家江隆基 下一条:江西巡抚李文敏

关闭


电话:0916-6221687 邮编:723500 邮箱:admin@mail.snxx.gov.cn

版权所有:bet28365365备用网址网 技术支持:bet28365365备用网址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陕ICP备08000440号 汉公网备:61230422  陕公网安备 61072402000112号